查看原文
其他

现代人的酒桌文化,都是用命喝酒?

老谈 看鉴 2022-01-22

这些年和酒相关的新闻热点事件,几乎都没什么好事,不是酒驾闯祸,就是酒后撒泼、乱性。

前些日子,一条某企业领导涉嫌酒后性侵的新闻登上热搜,将女性在职场中的尴尬地位,以及目前大部分企业所存在的“酒文化”问题暴露在了台面上。

而这也将中国的酒桌文化推到了风口浪尖。


细品下来,现如今的酒桌文化,已经变了味道。古人奉行的“一壶浊酒,举杯相邀”,似乎也一去不复返了。那么,中国酒桌文化到底有哪些让人又爱又恨的故事呢?


从古至今,设宴待客,是表达情谊最重要且最普遍的方式。所以,吃饭的规矩向来很大。


在古代,这种礼节尤其繁琐,一场晚宴并非起自于饭桌,而是从请帖开始。

但凡邀请客人,不能临时通知,务必提前几天,俗语有云:“三天为请,两天为叫,一天为提”。提前邀约,既表达对被请之人的尊重,同时也让人家有所准备。

《红楼梦》第五十三回,“荣国府元宵开夜宴”中,荣、宁二府请人正月喝酒,早在上一年腊月就定好了日子。古人吃一顿饭,下几分力,姑且不说,要想按时吃饭,还得准备一个好脑子。


在饭桌之上,该如何坐,也要分出个三六九等。

宴请客人时,除了主人作陪,还要邀请陪客。在古代的中国,职业有贵贱之分,陪同的客人,与主要请的客人,在身份地位、职业等级上,最不济也要大体相当。

宴请的座次,是饭桌礼仪的重要内容,不同的座位有上下尊卑之分,不同的屁股,也就有长幼之别,每一个位置都有学问,并不是你想坐就能坐。


这套规矩其实颇为复杂,既因地而异,同样因时而异。所以只能讲其大概,若与各位身边的规矩不同,也不足为奇。

中国古代的规矩,以北边上,所以坐北朝南的座位,为最尊贵处;坐东朝西者次之,坐西朝东者又次之,至于南边,一般会空出,并不设座位。

如果每一边不止一个客人,则再次按照左为上、右为下的次序排列。

(古代人吃饭的座次,节选自《中国古代人际交往礼俗》)

到今时今日,这套规矩虽已大大简化,但也令年轻人摸不着头脑。

为了避免踩坑,参加晚宴时,请务必把握以下原则:

其一,面朝大门的地方千万不要坐,那里是正主(即主陪)吃饭的地儿;其二,同理,主陪周围之座,尽量不去掺和,那里将是酒场厮杀最惨烈的战场;其三,如果没钱,背对门口之处最好不要坐,那里叫“副陪”,原则上是掏钱买单之人。
 

如上图所示,老老实实在“随机”那里呆着,默默夹菜吃肉,比什么都强。

中国人的宴席,除了不能好好吃饭,差不多什么都能干。

所以,在宴会之上,借助筷子这一道具,如何表现出“既要吃饭,又能随时停止”,简直就是一门艺术。


需要指出的是,参加的这类宴会,常常有领导出席。同事与同学之间的聚会,反而没有这些讲究。

尤其是过去大学生间的聚会,他们荷尔蒙分泌旺盛,油水却普遍不足,每人凑点钱才能去小饭馆改善伙食。服务员把菜端上来,一眨眼的功夫,盘子就和刷过似的。参加这类聚会,你要是还端着,连筷子都能被人当鸡爪抢走。

有些人毕业后,进入职场,肠胃却是留在了学校。领导在餐桌上高谈阔论地说,他们在角落里狼吞虎咽地吃。

此时此刻,就害怕发生突发事件。比如,当你费劲夹起大肉,刚刚塞进嘴巴时,领导突然敬酒,估计人都傻了。


世上本只有饭没有局,吃饭的人多了,也便有了局。问题是,局组好了,饭却没法吃了。

有领导参加饭局时,究竟该如何吃饭?我们思来想去,给出的答案是: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,同时务必小口吃饭,做到有的放矢。

诸位千万不要觉得辛苦,自古以来,宴会之上甚至可以杀人放火(譬如鸿门宴),唯独不能好好开饭。

参加宴会的悲哀之处在于,不能好好吃饭,却要认真喝酒。


古往今来的劝酒方式,可谓五花八门。古人的方法,更加典雅深沉,劝酒的企图,常常隐藏在道理之内。

譬如宋朝人陈著,他告诫年轻人,“花有重开日,人无再少年。”说完这两句,他忽然话锋一转,既然如此,尽可以今朝有酒今朝醉,尽可以“相逢拌酩酊,何必备芳鲜。”

在美酒面前,生命都不算什么。就问你,这杯酒,喝还是不喝?

好酒之人,自有劝酒的逻辑。很多年之前,听歌手伍佰的《突然的自我》,歌曲中有一段念白:来来来,喝完了这杯,还有一杯;再喝完这一杯,还有三杯……


少年不识酒滋味,不明白其中的逻辑,学会痛饮美酒之时,终于了解伍佰的“苦衷”:原来他在变着花样,劝人喝酒呢。

就怕别人不明白,或者是听明白了装糊涂,如今的劝酒词,以顺口溜的形式展开,以道德、人情作力量压制,譬如,“感情深,一口闷;感情浅,舔一舔。”

当大家都喝高的时候,“劝酒词”则会更加直接,往往会一拍桌子,做发怒状,暴跳如雷地喊出:“喝了它,不喝就是看不起我!”


面对狂轰滥炸的“劝酒词”,自己却又不想喝,该如何应对?

务必把握这个原则:不论别人如何规劝,第一杯第一口酒,永远不要去喝。若是喝了,戒也就破了。

坦率地说,如今劝酒的现象,早已大不如从前。但万一还有不开眼的,最直接的方式,将法律条文读给他听。


有一说一,大部分人,并不十分喜欢参加宴会,尤其是领导在的时候。给老板们提建议,下次不妨改聚餐为集体洗浴。唯有这样:

彼此坦诚相见,今后才能心照不宣。(逃)

参考资料:
杜家骥主编:《中国古代人际交往礼俗》

本文创作团队作者 | 老谈
策划 | 野鹤编辑 | 野鹤


更多精彩内容,戳下面
朝代:秦朝 | 唐朝 | 宋朝 | 明朝 | 清朝
闲谈:苏轼 | 吕雉 | 韩信 | 猪毛 | 两头婚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